三峽全通債權拍賣臨陣中止 中信信托稱已找到受讓方
信息來自:河南省宇航拍賣有限公司 點擊量:6599次
因被視為打破“剛性兌付”這一潛規則,而備受信托業界關注的“中信制造·三峽全通貸款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下稱“信托計劃”)不良信托貸款債權拍賣卻突現峰回路轉。
中信信托責任有限公司于4月28日發布公告稱,已有債權受讓人與受托人簽署債權轉讓協議,因此決定中止原定于當天下午舉行的公開拍賣,但公告并未透露受讓方及轉讓價款。但據業內人士分析,該債權受讓人疑為湖北國資背景企業。
所謂剛性兌付,是指信托產品到期之后,信托公司必須向投資者分配投資本金和預期收益;如果項目出現風險,導致沒有足夠資金進行兌付,信托公司需要利用各種方式實現對投資者的本金和收益分配,想盡一切辦法進行“兜底”。
接盤者或為湖北國企
中信信托委托天問國際拍賣有限公司4月10日刊登的拍賣公告顯示,是次拍賣原定于4月28日15時在北京國際會議公開舉行,債權人為中信信托、標的物為宜昌三峽全通涂鋅板有限公司(下稱“三峽全通公司”)的不良信托貸款債權。
據《中信制造·三峽全通貸款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第十二次臨時信息披露》,該信托計劃于2011年12月28日成立,分4次分別募集完成,信托本金共計人民幣13.335億元,信托期限為18個月,全部為現金形式認購。其中優先級信托本金9.993億元,期限為各類成立日起12個月,可延長3個月。信托資金全部用于向三峽全通公司發放流動資金貸款。
以2013年3月31日為基準日,三峽全通不良信托貸款債權為人民幣11.73億元,其中債權本金11.23億元,債券利息1115.64萬元,違約金3881.17萬元。上述債權擔保物為宜昌市夷陵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下稱夷陵國資公司)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龍盤湖的兩宗總面積約187.33萬平方米(2810畝)地塊的國有土地使用權。
天問拍賣稱,該債權法律關系明確、清晰、手續齊全,債權人已通過司法機關對債務人申請強制執行。
在拍賣公告發布后,市場普遍視之為打破剛性兌付的開先河之舉。
但隨著拍賣突然中止,且受讓方語焉不詳。有市場分析人士稱,中信信托終仍選擇了剛性兌付。
“不單是中信信托賭不起,地方政府也賭不起。”一信托業內人士分析稱,“中信信托如果敢率先吃螃蟹,它的信托產品以后誰來買?”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地方政府肯定也不想看到這種結果,不然以后地方政府融資的難度可想而知。
“如此看來,該債權受讓人無外乎湖北省政府或宜昌市政府指定的具有國資背景的企業,或者中信信托自己指定的企業。但由于牽涉當地國有資產,債權受讓人極有可能為具有湖北國資背景的企業”。另一分析人士則指出。
一個細節是,據中國經營報報道,在拍賣公告發布后的4月11日,宜昌市政府、夷陵國資公司、三峽全通公司均緊急派員與中信信托展開談判。
債權受讓方將分期付款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信托在4月28日的公告中稱,根據債權轉讓協議約定,轉讓價款分期支付,若債權受讓人按照合同約定如期支付轉讓價款,受托人將終止信托計劃并向全體受益人分配信托利益;若債權受讓人違約,受托人將再次啟動債權拍賣程序。
此前,市場普遍預期該債權拍賣要么流拍,要么就是大幅打折,交給專業的資產管理公司來處置。
至于公告中提到的分期付款的方式,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馮家慶分析,中信信托針對債權的分期付款做出兩種方案,這在信托業債權轉讓中屬少見,“并不排除中信信托對債權受讓人實力的懷疑”。
另一位接近中信信托高層的人士表示,該信托計劃雖是工商企業類信托,信托資金均用于民營企業三峽全通公司,但擔保抵押物涉及國有土地資產,地方政府對此會有所作為,因為三峽全通一度是宜昌市大的招商項目。
中信信托4月26日披露的年報顯示,截至2012年末,該公司實際管理資產規模5981億元,其中信托資產規模5913億元,通過基金管理子公司管理的基金規模達68億元。公司固有資產達到118億元。